福建南音琵琶工尺谱与唱腔关系初探
作者: 张兆颖  日期:2016-04-18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润腔 南音 唱腔 琵琶工尺谱 差异性 
描述:一性。南音唱腔以南音工尺谱为基础、依据,二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第二章,依然从撩拍、旋律、泉州方言字调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论述琵琶工尺谱与唱腔的差异性。琵琶工尺谱与唱腔的本质差异在于:唱腔是工尺谱基础上具有特殊意义的“第二度创造”。 第三章,具体论述琵琶“指骨”工尺谱对唱腔润腔法的一般规定性。“引”、“塞”、“贯”、“折”是南音唱腔的基本润腔法则。在基本润腔法基础上,工尺谱不同的琵琶弹奏指法(指法组合)意味着不同的润腔方法。 第四章,以南音琵琶工尺谱为基础的南音唱腔具有即兴性,富于变化。南音唱腔的个性差异性、历史差异性、地域差异性、时代差异性是唱腔在工尺谱基础上体现出的几种主要的差异性特色。
古老南音艺术的现代解读
作者: 李作方  日期:2016-04-18 来源 :厦门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继承与发展 南音艺术 长恨歌 
描述:年代,至今未见历史文献的证明,因而众说不一。但就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南曲蕴育于唐,形成于宋元,发展至明清两代已是非常繁荣。南音是以“指”、“谱”、“曲”三大部分组成的,“指”即“指套”,是一种有词、有谱、有指法的套曲,共约48套,每套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既可作演唱曲,也可作器乐演奏曲。“谱”则是器乐曲,附有琵琶指法,没有词,专供乐器演奏。共有16套。“曲”也称“散曲”、“草曲”,这是南曲中数量最多,流传最广的部分,其数量约有千首以上。南音的乐器有琵琶、洞箫、二弦、三弦和打击乐器等。南音的演唱方式流传于今天的,是演唱者持拍击节,四个乐员弹奏的静态坐唱和站唱方式。音乐完整地保留了古代的乐谱、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本文就南音的历史发展、艺术特点、以及厦门南音的发展状况作了阐述。同时对厦门南乐团创作演出的南音乐舞《长恨歌》作了研究,从《长恨歌》的创作构思、创作手法以及艺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长恨歌》的成功,给南音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借鉴。另外文章主要结合厦门南音的现状,针对南音在当今日渐衰微,观众群体日渐缩减,南音面临如何传承、发展、保护等问题做了调研,并针对以上问题做了几点思考。
民国时期泉州南音初探
作者: 周晓凡  日期:2016-04-18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民国 发展 泉州南音 
描述:音三大构成部分——指、谱、曲的发展,南音管阁、文献出版的繁荣,南音艺人的贡献,以及南音与闽南传统戏曲、音乐、文化的互动的发展关系,南音的传播,南音在民俗的运用等内容的梳理,探究民国南音的发展脉络极其特点,以期能以一个角度揭示泉州南音生生不息传承发展的奥秘所在。
南音琵琶演奏特徵初探:以梅花操為例
作者: 李英凤  日期:2016-04-18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南音琵琶 演奏特征 梅花操 
描述:谱均以工ㄨ谱来标记,南音工ㄨ谱不同于一般的工尺谱,乐谱仅仅对南音琵琶这项乐器进行指法的标记,《梅花操》中所涵盖的南音琵琶技法转换运用十分丰富,最为特别的是在此谱中,对于南音琵琶右手大指的技法进行大量的运用,弹奏动作上形似古代琵琶用拨子弹奏的样貌,因此本文将以谱《梅花操》为出发点来探究南音琵琶的种种演奏特征。 本文分为三个部份,第一部分介绍南音琵琶的历史发展及乐器型制,第二部份对于南音乐谱进行简述,第三部份为对南音琵琶在《梅花操》中的演奏特征提出独到的见解,像是南音琵琶技法弹奏音色诠释,左右手在弹奏之间的要求合乐中的演奏特征概况等来进行描述。
师范院校开设地方音乐特色专业的研究:以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为例
作者: 田咏媛  日期:2016-04-18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地方音乐特色专业 策略 开设 福建泉州南音 
描述:展的今天,让地方音乐进入高校也是传承和发展地方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地方师范院校开设地方音乐特色专业有着天然的优越性,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开辟新道路,它有利于地方音乐的传承,也有利于地方音乐的再创造。同时,地方特色音乐专业的开设有利于高校课程设置的完善,促进高校课程改革。在个案中表现突出的福建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的开设为师范院校开展地方音乐特色专业提供了有力的借鉴。我们应取长补短,结合地区音乐发展特点,探索我国地方音乐特色专业的开设之路。文章第一章论述开设地方音乐专业对传承地方音乐的重要性,在多元音乐文化的背景下,高校传承地方音乐是地方音乐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二章从开设背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方面等介绍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的开设,第三章以“怎么做”为中心,结合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开设的成功经验,探究师范院校地方音乐特色专业的开设。
福建南音一百年的发展及其美学问题的探讨
作者: 吴少榕  日期:2016-04-18 来源 :厦门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传播 历史与美学 文化圈 
描述: 低估的作用。本文借鉴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美学等多 学科的方法,对福建南音本世纪的发展及其所体现的美学思想进行综合探讨。全文 分为四部分。 一、南音百年发展史 本世纪以来,南音经历了清朝、国民党统治和共产党领导三个阶段,由于领导 政权的不同而使南音有不同的发展进程。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至解放前,南音发展得比前代更加规范化、体系化了。 在传统的曲目基础上出现不少创作曲目。各大小城镇曲馆林立,涌现出一大批优 秀的艺人。两部重要的南音指谱《泉南指谱重编》、《南音指谱》在此阶段形成。 南音开始引起海外人士的注意。解放前,艺人生活贫困,很多南乐社团被迫解散。 解放后至八十年代初,南音得到了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各地纷纷组织南乐 社和研究团体。古老的南音开始播扬新声四。文革期间,南音遭受空前浩劫。很多南 音艺术家遭到批斗,大批珍贵的资料被付之一炬。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南音注人了新的活力,使它开始和国际接轨。 并真正起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1981年开始举办的国际南音大 会唱,为南音的发展翻开了新篇章。南音不断登上国际国内的舞台,渐渐受到世界 和中国人民瞩目。 二、南音美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南音属于比较平和的音乐,它很少有动荡激烈的变化。本章试图从泉州的传统 文化、人文地理。语音、乐器、宗教等方面去探究南音音乐风格形成原因。南音 强调理与情的整合与反整合以及二者的统一。理与情是南音在传统社会中立足的两 个文体支点。南音很重视“和”的观念,它追求天地人和、乐器和、声音和。南音 “和”的观念起着重要作用。 扩 三、南音传播的契机 本世纪南音传播得非常快。天然的地理环境为它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人口的流 动和语言的一致性为它创造了传播的可能性。它通过自娱性传播、艺人、民俗、移 民等传播方式走遍闽南、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国在海外流传最广的民族音 乐。 四、闽南文化圈的阐述 文化圈是人类学学科的概念。本章借用它与南音相结合,提出“南音文化圈” 这个概念。由于清代与民国时期闽南多次掀起移民高潮,南音被带到港澳台和东 南亚地区。它借助闽南话的共同性和地缘缴的认同性而存在着。该文化圈团结着圈内 的闽南人,支援着闽南的经济建设和南音事业。对来未文化圈的展望。
福建南音传承模式研究
作者: 周卉  日期:2016-04-18 来源 :厦门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福建南音 互动关系 传承模式 
描述:音局内人的文化认同,也成为沟通海外华侨“弦友”之间、华侨和大陆族性认同的重要媒介。福建南音是福建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瑰宝,但在当代全球化的环境下,在价值观念及当今文化传承的主体选择上,南音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与挑战。当前,在南音各界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下,南音也遇到了许多机遇,传承模式也由原来的仅通过乐社传承扩大到现在的中、小学南音教育,泉州师院音乐系南音专业教育等模式。讨论当今南音主要的传承模式,及其相互互动关系,对于传承和发扬南音艺术举有深刻的意义。大学里多学科的建设可以为南音提供多层次和科研的平台,民间艺人的聘用以及教材的修订及本科学历的认证都为南音的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但笔者认为在发扬现代音乐教育的专业特色的同时,又要注重弘扬传统音乐的个性特点,展开大学精英教育,培养南音名师,塑造文化氛围。相信在不断的努力中,福建南音的传承将有更加灿烂的未来。在以往南音的研究中关注南音本身及乐律学理论的较为普遍,笔者则从南音未来的生存传承模式及互动关系入手探讨南音的发展,这也是本文的最大创新处。
南音《陈三五娘》及其在厦门传承的考察研究
作者: 吕韶风  日期:2016-04-18 来源 :厦门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文学作品 社群认同 文化空间 厦门 系统全面 戏曲剧目 文化延续 民族音乐学 文化遗产 艺术表现形式 历史演进 语言生动 南音 传承 音乐形态 审美品格 陈三五娘 学习过程 文化背景 梳理 
描述:南音《陈三五娘》及其在厦门传承的考察研究
论在中小学南音教学中使用横写工尺谱
作者: 蔡珊兰  日期:2016-04-18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记谱 工尺谱 中小学南音教学 南音 
描述:化遗产,也是现代音乐教育十分宝贵的课程资源。1990年3月开始,根据泉州市教育局文件的要求,泉州市中小学南音教学逐步开展。如何使南音课程资源与学校音乐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音乐教育发展服务,如何既通过改进记谱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南音的特点,正在引起人们(特别是泉州地区的各级学校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心。本文在南音传承现状考察的基础上,对一代南音宗师张在我先生(1916-2005)的遗稿《南音指谱全集·二弦演奏法》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该演奏法所运用的记谱法——横写工尺谱与目前南音教学中所使用的记谱法的优劣,认为张在我横写工尺谱具有存真、易懂、高效、实用的特点,既忠于传统又能提高教学效率,既继承了传统工尺谱的合理内核又符合学校教育教学规律,适于在泉州市中小学南音教学中推广。本课题研究采用了观察法、访...
南音科学技术思想史论
作者: 吴鸿雅  日期:2016-04-18 来源 :厦门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科技思想史 南音 先秦乐音 音乐曲谱 乐器制作 创作艺术 
描述:科学地发展至今,而且方兴未艾;弄清南音是在什么样的思想作用下产生、继承和发扬的。因此,本文既研究这些内容的思想依据和思想方法,也研究美妙的南音所蕴涵的思想精髓。这里,音乐中的科技含量和科学技术对音乐的贡献极为重要。这种研究,对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文化素养和科学素质,意义重大。 从微观上说,本文主要论证以下观点。首先,南音工义谱自成体系,它以其独特的表意性符号,记录了先秦的乐音体系,是先秦以来传统乐学理论在民间的鲜活遗存。其次,南音乐器源远流长,各种主要乐器均留存自身特色,而后与多种外来文化兼收并蓄,成其佳境。 从宏观上说,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南音是其生长地及其流播地社会思想的凝练。这归因于其地方知识的特质及其属性。一方面她作为文化体系的常识;另一方面她作为文化体系的艺术,在礼乐符号的反照和映衬中,其核心和魅力得以完满显现。南音科技思想及其流播,开阔了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其研究首先受益于研究者对地方性知识的运用;反过来,这些具体的地方性知识也同样加深了人们对人类科技思想的理解,并引发进一步的思考。这二者便是地方性知识对现代思想及文化独特贡献的深刻意义。 总之,泉州南音的独特魅力,充分说明了她是来自该区域人民的宝贵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根据,符合该区域的文化和社会特性,其准则和价值通过代代南音人的心领神会得以传承,并成为该族灵感及文化间交流之源泉。同时,她作为凝聚民族和社区的方式,起到确认该族和文化社区文化特性的作用,具有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和文学等多重突出价值。
< 1 2 3 ... 61 62 63
Rss订阅